學術圈流行一句話:比讀博士更難的,是做一名高校教師。
高校就業一直都是碩博人才的熱門首選,在2022年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表的論文《我國博士畢業生去向及就業特征分析——基于2015—2020年博士畢業生數據的分析》中,博士畢業生在高等院校就業的比例占據絕對優勢,而這些求職群體更多來自普通高校的博士畢業生。
即使可能會遇坑,但還是想去求職高校,高校的吸引力在哪里?
01.隱形福利高
相較于企業和科研單位,高校薪資待遇差別有將近40萬左右,但因為高校的額外補貼使其增添光彩,所以是碩博人才的上熱門首宣。
近日一則高校人才引進公告引起了博士圈的關注,有博士說,“高額待遇的同時還提供編制,可以說誠意真的滿滿了!”
其中待遇最高的A類博士將獲得安家費120萬元,B類博士將獲得安家費100萬元,C類博士將獲得安家費85萬元,D類博士將獲得安家費70萬元。
這些都屬于除薪酬以外的額外福利,并且崗位提供編制待遇以及配偶工作安排,都大大增強了工作的穩定性,也體現了高校的人文關懷精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算是一種對社會資源和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
02.時間相對自由
首先,老師不用坐班,并且每年都會有寒暑假,雖然工作壓力不小,工作時長也不短,有時在雙休和寒暑假也要加班,但是時間可以自己掌握。
比較好的高校都有附屬幼兒園、初中、和高中,并且只對學校員工開放,當大學老師可以不受上班時間的限制去接送孩子,以此替代的就是昂貴的學區房和數不清的補課費,并且很多985院校對教師子女都有特別招生名額不需要太高的分都能上,對孩子對自己都有很大的影響。
03.提供培養計劃
博士畢業后,進入企業可以通過內推、面試等方式,來獲得工作機會,而現在有些高校,在招聘計劃中就準備好了培養計劃,進入高校,你將可以走“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這條較為穩定的晉升路徑,,從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穩定性出發,相較于“進入企業按照簽訂3年一期的勞動合同”,自己對發展更加有規劃,避免在錯誤的道路探索中浪費時間。
而稍不注意,“坑”就會埋在這些優點中!亂花漸欲迷人眼,精準踩坑長嘆息。
01.待遇與學校條件成反比
這類高校有三種特性:
- 學校地理位置很差,交通不便,離市區較遠;
- 學校排名很差;
- 不僅地理位置差,排名也落后。
但他們的招聘條件中待遇很具有誘惑力:年薪60-100w,安家費60~200w等等。但是如果你仔細研究就能發現要想都拿到這些錢是有很多條件限制的,最終到手還是未知數。
02.是否提供編制模糊不清
這類高校在面試的時候很順利愉快,但一問到細節問題就避而談之,比如是否提供編制。所以在面試前一定要弄清楚是否有明確的文件規定崗位提供編制!近幾年的表述有新變化,所以在公告上也很難辨別。
提供事業編制
這類表示是提供事業編制,所以放心大膽去報名!
納入事業單位管理
這類崗位沒有事業編,屬于基本上和事業編同工同酬的崗位。
合同制
這類表述一般為“非事業編制”“流動編制”“合同制”。公告多發布于學校人事處網站上。
勞務派遣
勞務派遣是這幾類里面待遇最差的,不建議去。
除了公告標注之外,也可以和人事處打電話咨詢,但要注意的是人事處說的有編制很有可能只是校聘合同制,簽訂合同為事業單位編制,或者學校能夠落戶并且接受檔案才算事業編制。
03.大量招錄博士,但是僅有部分能夠留校,很大概率是坑
這種情況的高校都不會把留校的條件講清楚,到底有多少成果能留校、留幾個都是模糊不清的。所以除非你科研能力很強,能夠出類拔萃一枝獨秀,否則就會面臨“非升即走”的危機。
作為意向高校的求職者來說,一定要擦亮眼睛,杜絕踩坑!在面對高校時,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
- 評比要求不能變
一定要確保評比要求寫進合同,具有法律效應,才能切實保障自身利益,不被耍地團團轉。
- 談論薪資不馬虎
明確薪資獲取要求,不被文字游戲迷惑,保證自己的正當利益。
- 離職程序不留坑
提前了解相關離職法律和手續,必要的時候咨詢專業人員,維護自身利益,以防被對方坑害。
- 預留后路全身退
在時代高速發展,魚龍混雜的當代社會,在為社會發展做貢獻,確保自身利益的同時,也要學會為自己留好退路。時代在發展,我們自身也需得到成長,當發現所在崗位與自身能力不匹配之后,確保自己也有權力往更好的崗位和未來發展。
也希望廣大高校也能夠切實為社會和自身長遠發展做考慮,不要因為短期內一時的名利追求而降低道德底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