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校簡介
電子科技大學坐落于美麗的“天府之國”四川省成都市,原名成都電訊工程學院。1960年被列為全國重點高等學校,1988年更名為電子科技大學,1997年被確定為國家首批“211工程”建設的重點大學,2001年進入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行列,2017年進入國家建設“世界一流大學”A類高校行列。在最近一輪學科評估中,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兩個學科獲評A+,A+學科數并列西部第一。學?,F已發展成完整覆蓋整個電子類學科,以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為核心,以工為主,理工滲透,理、工、管、文、醫協調發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學。學校是我國首批設立博士后流動站的高校之一,現有流動站15個,在2020年全國博士后流動站綜合評估中,我校被評估的13個流動站有6個獲評優秀,7個獲評良好,優良率100%,優秀率位全國高校前列。
學校官網:https://www.uestc.edu.cn/
![]() |
![]() |
二、學院簡介
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以下簡稱“基礎院”)成立于2014年6月,是電子科技大學為增強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整體基礎研究水平和學術影響力而特別籌建的“學術特區”。由中國科學院郭光燦院士擔任名譽院長,國家領軍人才王志明教授擔任院長。
基礎院采用獨立PI制和長周期國際同行學術評估的組織管理模式,緊密圍繞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光學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化學、數學、生物信息學等交叉領域開展基礎前沿研究,已成立量子信息研究中心、集成光子研究中心、新材料研究中心、新能源研究中心和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建成國家級平臺1個,省部級平臺1個,承擔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12項,累計立項國家級科研項目100余項。在物理、化學、材料學、光學工程等領域的原創性研究成果相繼發表在Nature, Science, Nature Catalysis, Nature Materials等國際著名期刊上,為推動該領域研究及學科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學院官網:https://www.iffs.uestc.edu.cn/
![]() |
三、博士后招聘方向
量子信息研究中心:量子通信、量子軟件、量子器件、量子精密測量等
集成光子研究中心:等離激元光子學、納米光學、光學計算、集成光子學等
新能源研究中心:膠體與界面、動態軟材料、凝聚態物理、納米材料等
新材料研究中心:電化學、清潔能源、環境與能源材料、納米催化與傳感、能源化學等
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粒計算、生物信息學、復雜網絡、信息物理、數值計算等
四、進站基本條件
1.在國內外獲得博士學位,品學兼優、身體健康;
2.年齡一般在35周歲以下,特別優秀者、崗位特殊需要者可適當放寬;
3.具有較強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
五、在站期間待遇
1.基礎薪酬:由學校和團隊共同提供
資助標準一般為20-30萬元/年;入選各類博士后人才計劃者,提供30-40萬元/年。如入選國家“博新計劃”、國家“引進計劃”不低于40萬元/年(均為稅前,不包括單位繳納五險一金部分)
2.學校提供博士后公寓(免租金)或租房補貼;
3.享受學校教職工子女入園入學政策,享受四川省博士后子女擇校政策;
4.在站期間可以申請職稱評審(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
5.鼓勵和支持博士后在站期間到國外開展合作研究;
6.優秀者可聘任為學校教師(如可申請電子科技大學校“百人計劃”特聘研究員,并享受相關福利和待遇;學院每年招聘“專職科研崗位”)留校工作。
六、各團隊招聘情況及聯系方式
序號 |
團隊名稱 |
團隊負責人 |
研究方向 |
1 |
信息與量子實驗室團隊 |
郭光燦 |
1.微納加工技術 |
2 |
信息材料與器件(IMD)團隊 |
王志明 |
1.半導體激光器(VCSEL/DFB/FB)、半導體光電探測器(鈣鈦礦、二維材料、InGaAs、InSb、二類超晶格)、光電氣體傳感器 |
3 |
軟物質與微生物技術實驗室 |
趙坤 |
1.生物醫學工程 |
4 |
材料表面科學研究中心(CMSS) |
鄧旭 |
1.表界面相關的化學、物理基礎研究 |
5 |
分子電化學團隊 |
崔春華 |
1.分子/原子尺度催化劑 |
6 |
動態軟物質實驗室 |
崔家喜 |
3.高分子化學 |
7 |
光電材料與器件團隊 |
李嚴波 |
1.光電催化水分解制氫、可見光響應光電催化材料、OER催化劑、原子層沉積技術 |
8 |
光電探測與傳感研究團隊 |
巫江 |
1.半導體光電探測器(InSb、二類超晶格等) |
9 |
先進納米器件研究團隊 |
王曾暉、夏娟 |
1.凝聚態物理,低維材料光譜學,高壓實驗 |
10 |
材料計算與設計實驗室 |
張妍寧 |
1.過渡金屬氧/硫化物的調控與性能 |
11 |
量子計算與量子人工智能實驗室 |
王曉霆 |
1.量子計算 |
12 |
量子信息技術團隊 |
Abolfazl Bayat |
1.Quantum Technology |
13 |
環境與能源催化團隊 |
董帆 |
1.光電催化 |
14 |
生物信息學團隊 |
鄒權 |
1.生物信息學 |
15 |
納米催化與傳感團隊 |
孫旭平 |
1.電催化及光電催化 |
16 |
復雜系統與社會計算研究中心 |
呂琳媛 |
1.復雜網絡 |
17 |
信息融合及智能系統實驗室 |
鄧勇 |
1.不確定信息建模和處理 |
18 |
單分子生物團隊 |
樊軍 |
1.DNA修復與基因組穩定性的單分子水平研究 |
19 |
電化學功能材料與器件團隊 |
王斌 |
1.基于功能材料的電化學和傳感及其柔性器件的應用 |
20 |
計算數學研究團隊 |
周冠宇 |
1.計算數學領域各方向(不限于偏微分方程數值解) |
21 |
晶態功能分子材料團隊 |
郭富盛 |
1.配位化學 |
22 |
薄膜電子與光電子器件團隊 |
白賽 |
1.材料(量子點,金屬鹵化物鈣鈦礦,MOF,離子液體) |
23 |
單晶碳材料與光電器件團隊 |
黃明 |
1.高品質多層石墨烯的可控制備(晶界、層數、堆垛方式、扭轉角度、摻雜等) |
24 |
新能源器件研究室 |
張永起 |
納米功能材料的設計與合成及其在能源儲存與轉化器件中的應用展開 |
25 |
能源轉化與存儲研究中心 |
岳秦 |
1.多孔材料組裝及功能調控 3.燃料電池關鍵材料設計 |
26 |
低維半導體能源光電器件團隊 |
童鑫 |
1.低維半導體材料 |
27 |
Bobby Tan Kok Chuantuan研究團隊 |
Bobby Tan Kok Chuantuan |
1.量子信息 |
七、學院聯系方式
聯系人:肖寧靜
電話:028-83201896
郵箱:ningjingx@uestc.edu.cn,抄送郵箱:2881224202@qq.com,郵件標題注明:應聘崗位+本人姓名+學位+畢業學校+所學專業+高校人才網。